人工膝關節手術、骨哥論壇
SKIP 點此直接進入

坐著都痛?髖關節痛背後原因竟是長期姿勢不良

首頁 > 醫療資訊分享 > 坐著都痛?髖關節痛背後原因竟是長期姿勢不良

髖關節痛時除了會感到大腿外側痛外,也常會出現鼠蹊部疼痛的症狀

32歲的張小姐,平常在辦公室工作時喜歡翹二郎腿,某天外出排隊久站時,沒想到卻突然覺得鼠蹊部疼痛,甚至半夜睡覺疼痛還一度加劇。剛開始以消炎藥和痠痛藥膏處理,過了幾個禮拜後,症狀非但沒減輕,不僅走路會痛,還越來越無法久站。

後續求診經過檢查安排後,發現原來是由於姿勢不良導致的髖關節痛。因此醫師也為她安排物理治療,並要求張小姐配合進行姿勢矯正與復健運動,才漸漸使髖關節發炎舒緩。

目錄:


什麼是髖關節?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球窩關節,也稱為髖臼關節。它位於人體的髖部,是由股骨頭與髖臼(盂)組成的關節。這個關節允許人體的下肢進行多種運動,包括行走、跑步、轉彎和承受身體重量。

髖關節痛常見症狀?

長時間的久坐生活方式對現代人的身體健康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髖關節退化。尤其現代人不良姿勢增加肌肉和關節的壓力、增加髖部肌肉的緊繃、可能引起肌肉不平衡等,進而導致不適或疼痛感。

常見症狀有以下幾種:

  • 疼痛或不適感: 在髖部、腰部或大腿部位感到持續或反覆出現的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是鈍痛、刺痛或灼熱感,可能在行走、活動或長時間站立後加劇。
  • 行走困難或跛行: 髖關節問題可能導致行走時的困難,可能表現為跛行或特定步態的改變,嘗試減輕髖部的壓力。
  • 活動受限: 髖關節痛可能導致活動範圍受限,例如難以彎曲、轉動或伸展髖部,或者感到僵硬和不靈活。
  • 肌肉無力或僵硬感: 髖關節問題可能引起周圍肌肉的無力感或僵硬感,尤其是髖部周圍的肌肉可能出現緊繃感。
  • 腫脹或發炎: 髖部可能出現腫脹或發炎的跡象,可能伴隨溫度升高或觸摸時的敏感度增加。
  • 疼痛加劇: 疼痛可能在行走、運動或長時間活動後加劇,並且可能持續加重,導致日常活動受限。

髖關節痛的好發族群?

  • 年齡較大者: 年齡增長是髖關節疾病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隨著年紀增長,關節結構和軟骨可能會受到更多的磨損,導致髖關節痛和退化問題。
  • 過度使用或過度負擔關節的人: 某些職業或運動可能會增加髖關節的負擔,例如長時間站立、提重物、高強度運動或高衝擊運動(如跑步)可能增加髖關節受傷的風險。
  • 肥胖者: 過重或肥胖會增加髖關節承受的壓力,加速關節組織的磨損,從而增加髖關節痛和退化的風險。
  • 遺傳因素: 部分人可能有遺傳傾向,家族中有髖關節問題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現相似的問題。
  • 其他健康問題: 一些健康狀況,如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或其他關節疾病,可能增加髖關節痛的風險。

髖關節痛可以自我檢測嗎?

可以。透過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動作例如髖關節屈曲和伸展、髖關節外旋和內旋與髖關節外展和內收等,初步自我檢測是否存在髖部受限的問題。這樣的自我檢測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但仍建議尋求專業醫療的建議和治療。

髖關節痛會自己好嗎?

是的,對於輕微的髖關節疼痛,休息一兩天有助於減輕症狀,但如果疼痛持續或無法逐漸改善,或者在恢復到一定程度後停滯不前,建議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推薦閱讀:髖關節痛